一、感冒类药粥
-
薄荷粥
- 适用:风热感冒(发烧重、咽红咽痛、流浊涕)。
- 材料:干薄荷15克(鲜品30克)、粳米100克、冰糖适量。
- 做法:薄荷煎汤2分钟去渣,加入粳米煮粥,稍凉后食用。
-
葱白生姜粥
- 适用:风寒感冒(怕冷、清涕、无汗)。
- 材料:葱白3根、生姜3片、粳米50克、白糖少许。
- 做法:葱姜与粳米同煮成粥,关火前加白糖调味。
二、消化不良类药粥
-
山楂麦芽粥
- 适用:积食、腹胀、食欲差。
- 材料:生山楂6克、炒麦芽6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山楂、麦芽煎水取汁,与粳米煮粥,可加少量白糖。
-
鸡内金粥
- 适用:厌食、偏食、腹胀。
- 材料:炒鸡内金粉3-5克、粳米100克。
- 做法:粳米煮至半熟时加入鸡内金粉,小火熬成稀粥。
-
陈皮大米粥
- 适用:脾胃虚弱、腹胀、反酸。
- 材料:陈皮5克(洗净切丝)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陈皮与粳米同煮至软烂,无需额外调味。
三、腹泻类药粥
-
山药扁豆粥
- 适用:湿热型腹泻(大便黏腻、腹胀)。
- 材料:鲜山药30克、白扁豆15克、粳米30克。
- 做法:扁豆煮八成熟后加山药泥和粳米煮粥。
-
茯苓车前子粥
- 适用:湿重于热的腹泻(大便稀溏、舌苔厚腻)。
- 材料:茯苓粉30克、车前子30克(布包)、粳米30克。
- 做法:车前子煎30分钟后去渣,加入茯苓粉和粳米煮粥。
四、健脾养胃类药粥
-
茯苓粥
- 适用:暑湿困脾、食欲不振、疲倦乏力。
- 材料:茯苓15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茯苓与粳米同煮成粥,每周1-2次。
-
小米红枣粥
- 适用:脾虚纳呆、贫血、睡眠不安。
- 材料:小米50克、红枣10枚(去核)。
- 做法:小米炒香后与红枣煮粥,可加少量红糖。
-
莲子山药粥
- 适用: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体弱消瘦。
- 材料:莲子30克(去心)、山药80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莲子、山药与粳米同煮至软烂。
五、润燥止咳类药粥
-
百合银耳粥
- 适用:肺阴不足(干咳、咽干、低热)。
- 材料:百合10克、银耳1朵(泡发撕碎)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银耳、百合与粳米同煮至黏稠,可加冰糖。
-
沙参麦冬粥
- 适用:阴虚咳嗽(手足心热、口干便秘)。
- 材料:沙参10克、麦冬10克、扁豆15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沙参、麦冬煎汁后与粳米、扁豆煮粥。
六、增强免疫力类药粥
-
胡萝卜牛肉粥
- 适用:体虚易感、发育迟缓。
- 材料:胡萝卜50克、牛肉末30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胡萝卜切丁与牛肉末同粳米煮粥,加盐调味。
-
南瓜玉米粥
- 适用:视力疲劳、钙锌缺乏。
- 材料:南瓜100克、甜玉米粒50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南瓜切块与玉米粒、粳米同煮至软烂。
七、其他实用药粥
-
绿豆百合粥
- 适用:清热解暑、祛湿安神。
- 材料:绿豆30克、百合10克、粳米50克。
- 做法:绿豆、百合与粳米同煮,可加冰糖。
-
薏仁粥
- 适用:湿重腹胀、食欲差(夏季尤宜)。
- 材料:薏仁30-60克、粳米100克。
- 做法:薏仁与粳米同煮,微寒需注意体质。
注意事项
- 个体差异:儿童体质不同,建议根据具体症状咨询中医师调整配方。
- 药材用量:药粥中中药材用量需控制,避免过量(如石膏、生附子等需严格遵医嘱)。
- 禁忌观察:若服用后症状加重或出现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用并就医。
- 搭配原则:药粥仅作为辅助调理,重症需配合正规治疗(如持续高烧、严重腹泻)。